Quantcast
Channel: 宗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2

佛学与学佛的差异

$
0
0
随着新生代的教育水平提升,要他们纯粹的信仰佛教似乎不太可能。宗教博士黎幸佑在受访时分享,现在,有佛学知识作为学佛变得重要,否则要新生代像上一代的盲信似的信仰,将变得不可能。 他强调“佛学”是“佛教研究”,至于“学佛”则是一种”信仰“。 “我们需要的佛学是,在佛学研究上的精细分析和实践。” 佛教教育分两部分 黎幸佑认为在佛教教育上,可分为两部分,即纯粹学术研究的佛学与非学术研究的学佛。在过去,多是宗教仪式式的学佛,因此佛学研究是较新的佛教教育。甚至有些人认为,研究佛学是一种陷阱,是负面的做法,因为在质问佛教之不可质问的权威。 “在西方,也有一些神学院让他们的学生去念宗教学,目的是去研究别人的宗教,最终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宗教的权威。” 不明白可提问 黎幸佑曾遇到一位出家人,对方告诉他要“依教奉行”,事实上佛陀也鼓励弟子质疑,佛教徒若不明白之处可提问,最好是能找到能回答的老师来解答。 黎幸佑强调,这种提问要有正确的态度,不是为了问而问,或刁难式的问,结果是问到最后再也不信佛了,因此在问之前,我们要清楚自己的动机,是为了要解决修行的问题才去发问。 佛教内涵经得起批判 曾在美国维吉尼亚大学教书的黎幸佑有位教授朋友,平时在上课时对佛教很不客气的批判。有回,他与黎幸佑一起到中国,第二天清晨4时,该博士却已在佛前做大礼拜。黎幸佑问他何以在课堂上会如此批判佛教,而现实里却对佛教如此虔诚。对方回答,因佛教的内涵够强大,因此不需要他来保护,并经得起批判,若他不是佛教徒,何必用尽一生的时间来研究佛教。 不会表明宗教身分 黎幸佑表示,这位教授跟多数研究佛学的教授一样,在课堂上不会表明自己的宗教身分,因宗教研究是客观的,无关个人的信仰。 黎幸佑曾逾10年在大学里教导佛学,但是面对的洋学生大多对佛教没什么好奇心,也没有任何独特见解,他的教学比起教基督教的教授来说没有较多的火花,这是因为基督教在美国始终是人们较为熟悉的宗教,一般学生自然会有一些看法。 “佛教源自东方,但佛教研究却在美国或西方发扬光大,甚至很多亚洲人要跑到美国念宗教博士学位,这是因为美国宗教研究的学术环境,提供一个更广和客观的视野。” 检视理解后上路修行 黎幸佑分享,佛陀告诉我们要检视每样事件,但是当我们如此做的时候却不被允许,甚至有时会被指为谤佛。 “有些佛教学者对一切都保持成见和为批判而批判,但那是他们的个人问题,佛学研究走的方向与佛陀要我们去检视是一致的。昂恭仁波切(Angon Rinpoche)曾说,我们通过辩论、分析和发表不同的意见,对佛理获得更清楚的理解,但如果你完全阻止它,或继续不停的问是毫无用处,这就像西方人一直在泳池边研究泳池的种种,却没有到水里学习游泳。” 黎幸佑笑言,东方人的态度是相反的,他们一般上没检视就直接跳进水里,有时会沉下去。 “宗萨钦哲仁波切曾指出,东方人是过多的信仰而没有知识,西方人则相反,若两者能平横是最好的,或遇到一位善巧的好老师也会在修行上有较好的成绩。因此我们需要有功德来让我们遇到好老师。” 黎幸佑再作比喻,我们不能一直检视汽车,而是到了某程度,需要与可以运作时,就要驾车上路。 “我们要先像购物那样走马看花地到处逛,至到遇到心中的老师,同时要多读经典,但是大马人的文化是不爱阅读。另,我们也要寻找拥有良好见解和动机的善知识,他们是愿意帮助我们的人。” 黎幸佑补充,佛法的“闻”和“思”是属于教育的环节,其中“思”是指要思维,如此才能在“修”的时候用上功夫。我们不能一辈子生活在静坐的坐垫上,所以当我们从坐垫起身时,要懂得如何使用在生活中。 “四依止”很重要 黎幸佑特别强调“四依止”的重要性,“四依止”为:1.依法不依人2.依义不依语3.依了义不依不了义4.依智不依识。 他说,如果我们卡在“四依止”后面的“四点”———人、语、不了义、识,那就会带来很多痛苦,很容易对法失去信心。 闹市接引众生学佛 目前,黎幸佑在美国北加利福尼亚热闹的市区里成立城市佛法(Urban Dharma),教导信众修学佛法,当中也教信众如何向佛教“问问题”———通过精细深刻的分享来理解佛法。 虽然该中心是藏传止贡噶举(Drikung kagyu)派系,但该中心除了宣传止贡噶举的教法,不同传承的佛教信众都可以到来,除非到来的信众表明想学贡噶举的教法,那么他们才会教导有关的教法。 “来道场的人可选择他们的时间来参与,一切没有强逼性质。” 改变刻板印象 2000平方尺的“城市佛教”,三分一为店和展览厅,其余的三分二是禅修的地方。但是,这禅修的地方并不太理想,四周较繁杂,不过当初设立城市佛教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办禅修中心,或改变人们以为佛教中心都是肃静的刻板印象。 “我们刻意选择热闹的市区,而不是远离人群的偏远郊区,就是要让不是佛教的人有机会接触佛教。在大马,或许我们可考虑设立在最热闹的购物广场里。” 黎幸佑简介 ◆在佛化家庭长大的槟城人,年轻时有机会向不同佛教传承的老师学习和修行。 ◆在美国修读学士学位时第一次接触到藏传的止贡噶擧(Drikung kagyu)派系。 ◆在美国维吉尼亚大学考获佛学博士后,在美国的大专学府教书10年。 ◆成立城市佛法(Urban Dharma)并投入佛法工作。 ◆2013年,获止贡噶擧法王直贡澈赞(His Holiness Drikung Kyabgon Chetsang Rinpoché)封赐“多杰洛本DorjéLopon金刚阿阇黎”(Vajra Master)。 ◆现任城市佛法中心的长驻老师,其工作包括协助法王在南北美洲和亚洲的弘法。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