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印度喜马拉雅山的拉达克的马哈菩提禅修中心,是个规模不小的佛教社区,而发起人桑卡色那比丘在受访时表示,佛教社区中心常年欠缺经费的问题都需他一直去张罗,不过他最关心的是社区里的学生与因为没有得到教育和照顾而失去求学的机会。
“虽然社区中心一直面对经费的问题,但很多计划我如果觉得有需要去进性,我就先决定展开,不管经费足够与否,因我相信因缘,最后,自然会有因缘或有护法来支持的,会使有关的计划得以继续,甚至继续发展。”
希望经费稳定
桑卡色那比丘表示,他本身自己并不喜欢到处旅行,或是到处介绍马哈菩提禅修中心需要经费的问题,他是借弘法的因缘来让有缘的信众了来了解马哈菩提禅修中心的状况。
马哈菩提禅修中心一直以来的捐款,目前大多来自个别的信众,他希望若因缘具足,能获得一些固定的团体的资助,如此或可让马哈菩提禅修中的经费进入稳定的状况。
桑卡色那比丘这回来马随到访槟城菩提心园,信众也希望或以为他会重点介绍马哈菩提禅修中心,但身为修行人,他还是忙这为信众说法,把修学佛法的要点分享给来听法的信众。在弘法后和在午斋期间,很多信众围着他向他请教佛法的问题,也有热心的信众箱了解如何提供如何协助马哈菩提禅修中心克服所面对的问题。
修行是生命的重点
桑卡色那比丘身为出家人,修行是生命的重点。他在出家后学佛更能深刻感动佛陀的慈悲教法,并且有感于位于印度喜马拉雅山的拉达克的信众有这样的需要,所以就建立了马哈菩提禅修中心的佛教社区。
“我不想建修行中心或寺庙,因为到处都有,而像这样的佛教社区很少,而且这样做其实也是在圆满修行的波罗蜜。”
目前马哈菩提禅修中心的佛教社区已具一定规模后,而桑卡色那比丘也在社区内建禅修中心,甚至还提供让人单独住宿修行的地方。
提升教育与禅修指导
位于印度的拉达克是个偏远的贫困山区,除了山民,人迹稀少,生活不易。桑卡色那比丘于1986年发起想在拉达克设立寄宿学校的念头。那时,他看到拉塔克偏远山民的贫穷状况,觉得只有教育才能断绝他们一代又一代的贫穷的轮回。
刚开始时,他只想要设立学校,因此他举行了一个简单的奠基仪式,在学校目前所在处以一个锡牌写上学校的名字。但他对于筹建这一所学校毫无头绪,甚至还有人以为他脑袋坏了。
马哈菩提禅修中心先从教育开始,尤其是受到重男轻女观念影响的女生的教育。他当年还特地到山区探访贫苦山民,说服他们让女儿到佛教社区来上课。同时,他也设学校给男生。
山民的孩子众多,有的父母把孩子送来后,都不再接回去或就此失去联络,桑卡色那比丘就把这些孩子扶养长大。
将沙漠变绿洲
1991年,当地政府提供一块两百多依格的沙漠土地,没有水和道路,桑卡色那比丘在有心人的协助下,不只将沙漠变成绿洲,更让它变成如世外桃源的美丽。
后来,他在一名西方善心人士的赞助下有机会出国分享马哈菩提禅修中心予海外信众。他获得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善心人士的支持,使他有机会到亚洲很多地方弘法。一些住在亚洲的欧美人士将马哈菩提禅修中心传播到欧美去。目前他的捐款主要来自德国,才使学校渐渐的发展成俱规模和多元的佛教社区。
虽然忙于社区服务的工作,但是他也着重于教导学生禅修,以及或访客及义工们分享与教导禅修。所以这回当桑卡色那比丘到来槟城的菩提心园也忙着说法和教导静坐。
医院设备齐全
马哈菩提禅修中心里的医院设备齐全,甚至还拥有手术室,这医疗缺乏的山区民众受益不浅。
他也在当地设立了僧伽与十戒女栽培中心、老人院及盲人训练中心,此外,也展开女生识字计划等十余种服务。
由于有感于女生受教育不易,桑卡色那比丘也让在社区完成高中教育的女生可以到市区去念大专,他的这个决定当初被大家所反对,因为让女生到市区念书将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但他还是一意孤行。所幸最后在有心人资助下,他不只让她们得以继续念书,也在新德里设立了女生宿舍。同样,他也送男生到市区念书,只不过他们住在租来的房间里。
桑卡色那比丘也并没有要这些孩子出家,因此除了让孩子们学习宗教课,更包括了世俗课程,以便如果他们长大后不想出家尚能凭着所学在社会上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