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近了。
每个星期三都会一早由加影下芙蓉,先载母亲上街买日常用品,送她回去后就去教课。这天在芙蓉,看到沿路灯柱的布条,竟然是有关元宵庆祝的,感到惊讶。新年还有一个多星期,怎么竟跨越新年直指元宵,是否太早了?太太就说,早些让人知道也好,那些要去参加的可预先安排准备。那是一个新房屋计划的推介会,特选在元宵。如此可保证人潮,起码来客不会少。
团圆
我小时在芙蓉长大,长大后在外坡工作。新年前夕,我加入游子行列,从远近四方归乡,同一桌吃团圆饭。小时,团圆饭的重点是食物:鱼、肉、汤、饭、菜。长大后如浪子在外打拼,吃团圆饭也浪子心情居多;在世间久了,尝到各种世态炎凉,人如倦鸟归巢,又逢知天命之年,对亲情的观感竟又渐变,更为珍惜,也因此更领略团圆真义:一家人能一同吃饭,何等难得、宝贵、甘甜。
过年
据说古时有名为“年”的兽肆虐,后来有人发现炮竹声能驱走“年”,就烧炮竹过年。
这固然是传说,是否特为烧炮竹编造一个故事则不得而知了。无论如何,从某个角度来看,过年是那么惊险万分的一回事:要越过年,却不为其所害!俗语也说:年年难过年年过,暗示年是一种难关,也是无奈:还是要走过!新年的一片祥和,捞鱼生的喧嚣,烟花炮竹的亮丽,背后却有一种避开大难的底蕴,几近不可思议。
逾越
逾越节是犹太人的新年。逾越两字在英文是Passover,即使不明典故,单从字面也能揣测那“经过、越过”的一层意思。以色列人临出埃及那一夜,上帝就先吩咐摩西要如何庆祝当晚即将发生的大事,且要年年庆祝,世代传承。首先,逾越节的那个月是正月,是一年之首(大年初一)。初十每家要找一只羔羊,留到初十四(元宵前夕)宰了,一家男女老少吃火烤羊肉,不可留到第二天。当晚,上帝降第十灾,埃及人家家失长子,惊惧万分,结果法老一声令下,连夜驱逐百万之众的以色列人离境。以色列人出埃及,过了红海,永远脱离那片为奴之地。
逾越节预表基督受害,为要拯救世人。保罗甚至直截了当地将逾越节等同主耶稣:“我们的逾越节,基督已经被杀献祭了。”(林前5:7)这里再次显示过年与“避灾或获救”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想象一名犹太人与一名华人结为夫妇,他们可能惊讶发现各自的新年庆祝方式竟有相当多相通之处。
元宵
母亲很看重元宵节。永远不会明白长辈对过年的求全之心:过了年还不够,元宵也要过才算圆满过完年。往往是在母亲打电话来时才知道元宵近了,她表面发发牢骚,说我们(几个孩子都在首都)肯定又无法回去吃饭,实则含蓄透露多么希望我们能回去。对老一辈来说,能一起吃饭就是不可多得的福,让她心满意足。回想过去那么多个新年,都曾有几次回家乡过元宵,今年元宵落在星期四,似乎很难让年迈母亲圆梦。
根据孔子的说法,人五十而知天命。一般上,人生要走过半百才懂得如何顺应天地万物之道与理而活。我真的知天命了吗?人到了一个年纪,也懂得许多问题只可问,不好答。这个问题只能供揣摩,无法回答圆满。或许,更重要是让它提醒自己,忘记背后,努力面前。
并抓紧一样:主耶稣是真理、生命与道路,就当顺应他,唯盼由此活出真实的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