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宗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2

世界为我牧区 约翰卫斯理寻根之旅

$
0
0
甫出机场,我们风尘仆仆、马不停蹄踏上3小时的车程,前往英国北部一个小村庄———爱华(Epworth),约翰卫斯理(卫理公会会祖)的出生地,兴致勃勃开始了“卫理宗寻根之旅”的第一站,心情丝毫不受时差影响。 我们抵达时,司机在宁静的镇上兜了几圈,才找到约翰卫斯理的父亲撒母耳牧师当年牧会的圣安德鲁教堂(St Andrew's Church)。 300多年前,约翰卫斯理(1703-1791)出生于此镇,在19个兄弟姐妹中,排行第15的他与弟弟查理士(1707-1788)的感情最好。 6岁那年,家中发生火灾,约翰卫斯理在熊熊烈火中被人从窗口救出。这件事使他父母更视他为将来神必使用的孩子,并把他喻为“从火中抽出的一根柴”。撒母耳牧师于圣安德鲁教堂牧会39年,并担任教区长,教堂四围有多座坟墓,撒母耳牧师之墓立在教堂旁显眼的一角。离开时,教堂顶楼敲起悦耳的钟声,仿佛为我们送别。 带领教会复兴运动 第二天(5月20日),我们抵达英国西南部的布里斯托(Bristol)城市,参观约翰卫斯理年轻时开设的第一间布道所。布道所建于繁忙的街道旁,踏进门口,约翰卫斯理的铸像立在小花园里,被喻为“马背上的宣教士”的约翰卫斯理,一生骑马和乘船旅行了2万5千里,足迹踏遍英伦。他后来带领的教会复兴运动,绵延数百年,跨越各大洲,遍及世界(目前全球有7000万卫理信徒)。 布里斯托是约翰卫斯理和弟弟查理士早期牧会的地方,他们在这里开始帮助社区穷人的工作。如今被称为“The New Room”的教堂,楼上仍保留他们的房间,查理士房里的照片比哥哥的照片多,尤其是介绍他妻儿的相片。此外也有他们的家具以及约翰卫斯理留下的信件等。 教堂内最吸引我们的是一高一低、一前一后的双层讲台。数位妇女因教堂的周年纪念正忙着以鲜花布置教堂,我不禁联想是否与约翰卫斯理的“灵命复兴日”有关。约翰卫斯理于1738年5月24日于伦敦的亚尔得门街(Aldersgate)觉得“心里异常火热” (I felt heart strangely warmed)的经历,成了他的灵性复兴日,深深奠定了塔信仰的基础,使他领悟到“人的得救是他对上帝的信心,而不是靠自己的行为求取神的喜悦”。而查理士的铸像立于教堂后面,仿佛意味着他始终成为哥哥在事奉上背后的得力助手。 画像挂在右墙 第三天,我们游览被喻为英国皇族和学者之摇篮的大学城:牛津。我们在导游买了入门票之后到大学最大的学院———基督教堂学院(Christ Church College),参观了教堂(Christ Church Cathedral)和餐厅(Great hall)。我因女儿所托,先到二楼餐厅拍照,我和各国的游客排队步入餐厅,跟着指示绕了一圈,最后在步出餐厅前,才发现约翰卫斯理,并与历年来在不同领域有杰出表现的校友画像(有首相、将军、教育家、政治家等)并挂在右边墙上。 之后,我在参观大学的教堂时,也在地砖上找到约翰卫斯理和弟弟按立为牧师的“记录”。祖孙4代都是牛津大学生的约翰卫斯理,于17岁(1720)就读基督教堂学院,并获文学硕士学位,查理士6年后也就读于该学院。兄弟两人后来在大学开始“圣社”(HolyClub)组织,被人称为“循道派”(Methodist),约翰卫斯理也给循道派下了一个定义:“一个遵循圣经原则而生活的人。” 起初,他们一星期聚会一次,互相勉励读有益书卷、谨守主日、领受圣餐,后来改为每晚都聚会,大家一起祷告、读经、检讨一天生活的过失,渐渐地再定一星期有两天禁食祷告。后来,他们透过“圣社”向社区提供服务,包括给予附近贫民生活上的帮助、探访监狱的囚犯等,约翰卫斯理也将大部分薪金捐助穷人。 反映简朴生活 行程的最后一站,我们来到约翰卫斯理于伦敦的教堂(Wesley's Chapel)与故居。抵达时,午餐时间崇拜(Lunchtime service)正开始。我们得到教会一位同工接待,临时当我们的讲解员。我们在教堂旁的小房里发现创作9千多首圣诗(发布的约有4000多首)的查理士用过的风琴。透过简短的影片了解约翰卫斯理传福音的足迹,藉着画像,我们看到他生平的介绍,如火灾逃生记、露天布道(站在大木头上讲道)、躺在床上临终的一幕等。狭窄的故居,无论客厅、书房、地下室厨房或睡房,简单的家具都反映了他简朴的生活。 教堂后的花园乃约翰卫斯理的安葬之地,我们在这里默默哀悼这位上帝重用的仆人。临别前,我们在约翰卫斯理的铸像前拍全体照,铸像下刻着其名言:“世界为我牧区”(The world is my parish)。 离开伦敦继续往巴黎、比利时、荷兰。在巴黎,团友们于专卖店购物。在比利时,我们度过一个完全放下工作、尽情说笑的夜晚,也惊叹日长夜短的初夏。来到荷兰,当站在“巨大”风车面前,见证风“静中带动”发出力量的那一刹那,我的心重新回到约翰卫斯理兄弟的身上,“风随着意思吹……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约3:8)若不是圣灵动工,约翰卫斯理岂能在英国教会面临大危机时期,成为英国历史上伟大的灵性复兴运动的关键人物? 耶稣升天前曾对门徒说:“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若不是圣灵动工,我支离破碎的生命,又如何能走到今天?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