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雪隆的信众来说,卫塞节印象最深刻的应是一年一度的“塞花车游行”,现走访“联合庆祝卫塞节委员会”的主席黄逢保居士,谈“卫塞花车游行”的由来,以及它所带来的意义与功能。
黄逢保居士是“联合庆祝卫塞节委员会”的主席,他是佛教界的元老,熟悉佛教界的人都认识他。我从初学佛就听闻他的名字,但还是第一次面对面访问他。
首先我请黄逢保居士分享吉隆坡卫塞花车游行的由来。
黄逢保居士回首,在50年代,南传佛教就很重视卫塞,而北传则选在农历四月初八的佛诞。那时十五碑的锡兰佛庙每年在卫塞节都有庆祝的活动。当时锡兰佛庙的主持是达摩难陀长老,由于他只讲英文因此与北传师父在沟通上就不那么方便,所以黄逢保居士就担任了翻译的桥梁,在很多的场合负责传达双方的交流。
固定同一天庆祝卫塞
刚好,那时世界佛教友谊会在锡兰的首都哥伦布举行会议,会议议决每年5月的第一个月圆日,订为“佛陀日”(Buddha Day)即卫塞节,让全世界不同源流的佛教传承可在同一天共同庆祝卫塞节。那时国内的南北传佛教团体达成共识,双方一起庆祝卫塞节。
50年代的卫塞节不是公共假期,因此那时南北传佛团的主要领导人,向政府争取申请卫塞节为公共假期。不久申请成功,定为西马的公共假期,后来再延至东马,最后连纳闽也争取到。至此,卫塞节成为真正的全国假期。
黄逢保居士表示“联合庆祝卫塞节委员会”也在那时成立,主要涵盖雪隆一带的佛教团体。黄逢保居士当时担任署理主席,而主席为伍万安居士。后来伍万安居士退休,他就接任为主席,不知不觉已近40年头。
“我们那时开始招揽雪隆各寺庙或团体,一起参与为卫塞同心出力,目前约有五十多个团体会员。其实各寺庙团体本身在塞塞节也各有自身的活动,因此‘花车游行’成为联系大家共同参与的最好节目。“
黄逢保居士表示刚开始有些出家法师或信众不太能接受,认为花车游行像游神,但慢慢大家也放下己见,认同卫塞花车游行所带来的功能,展现了爱教护教的情怀。
有些没花车的佛教团体,黄逢保居士建议他们拉布条。一般上游行由法师带领,整个游行过程,信众都在念佛号,场面很庄严,很有宗教氛围。以前是点莲花蜡烛,现改是用电子莲花灯。
【别做一日佛教徒】
询及黄逢保居士有关“花车游行”的意义。他表示佛像是“表法”,有见贤思齐,尊敬佛陀的意义。
“花车游行的功能主要是忆佛与念佛,它不是随便的散步,而是以虔诚心行走,提升学佛之心。佛教有很多方便法门,以欲勾牵。有些人会因花车游行而对佛教产生兴趣,会在节日后去找道场学佛,它可接引信众入佛门,达到弘扬佛法的功能。我们希望通过不同的管道接引与灌输佛法。”
黄逢保居士补充,花车游行也可团结雪隆三大传承的佛教团体,凝聚力量,互相交流,促进感情。另,也可节省经费与资源,大家同心同力为佛教贡献。
“我希望身为佛教徒的我们无论多忙,当晚尽量出席,用一晚的时间为佛教贡献,但千万不要做‘一日佛教徒’,每年仅在卫塞节来道场,过后就不见踪影。”
【游行宛如护法行】
“卫塞花车游行”在50年代就已开始,当时有一辆花车,但现在已增至几十辆花车。黄逢保居士表示以前也曾考虑或改在体育馆或学校集合,但没有宗教气氛,还是在寺庙的大雄宝殿点灯开始较有感觉,较能激发信众的宗教情操。
至于花车游行的始点与终点节都选在十五碑锡兰佛庙,因那是间很有历史意义的道场,地点也很方便。现参与花车游行的人数一直增加,已有两三万人。近几年也有很多印度同胞参与。当花车经过大街时,也有很多路人与游客也参与游行。而很多不便参与游行的信众会在路旁拜佛念佛,点烛,甚至提供水或食物,很有供养心。他们的举动会让游行的信众越走越有劲。
黄逢保居士强调花车游行无迷信可言,是信众敬仰大觉者佛陀的一种表现。信众选择在“卫塞”当天一心为佛教走出光荣之路。
“‘花车游行’其实也是一种‘护法行’。”
【让庆祝内涵更丰富】
近几年“卫塞花车游行”的路线有所变动,现会绕经茨厂街与武吉免登的商业区,因此导致氛围更热闹,吸引更多的信众与外国游客。黄逢保居士很满意目前的游行路线,路程虽比以前长与久,约10公里,需3小时完成,但氛围很好。
“有时遇到下雨,信众也照走,这展现了无比的宗教情怀。”黄逢保居士坦言自己平时很少运动,每次趁“卫塞花车游行”走出一身大汗,过后几天的精神都特别好。他笑言花车游行也有保健的效果。
是否会考虑增加“卫塞节”活动的内容?他表示80年代曾在默迪卡体育馆办过3回的“卫塞之夜”,不过现已停办。除了经费很高,因参与的团体很多,各有很多的意见,不易协调。不过现正考虑复办,因除了花车游行,还可提供文化的观赏,增添新的内容,让庆祝的内涵更丰富。
黄逢保居士强调“卫塞节”另一重要的活动是供僧大会,现已选在元首诞诞,因是公假能使更多人来参与。佛教视出家人为“僧宝”,因此供养出家人很有意义。十五碑锡兰佛庙每年的卫塞节都办供僧大会,三大传承的法师都会出席。
后语
在采访结束前问黄逢保居士,身为佛教徒应以什么心情迎接卫塞节?
“身为佛教徒,应以学佛与行佛心态度过卫塞。‘学佛’即‘学佛所学’,‘行佛’即‘行佛所行’。要深入经藏,了解缘起法,要有因果观念。”
最后,他以以下法语与〈登彼岸〉读者共勉: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卫塞节小档案:
◆卫塞节,其实是将佛陀诞生、成道、湼槃,于同一日纪念。据记载,佛陀在5月某月圆日出生;35年后又在5月某月圆日于菩提树下悟道;后来的湼槃那也是5月的月圆之日。三者虽非同一天却都在5月份。于是,后世的佛教徒,便订每年5月的第一个月圆日,庆祝卫塞节。
◆Vesak在印度古代梵文的意思,正就是“月圆”解也。
宗萨仁波切讲座:佛法‧金钱‧权力
主办:慈悲杂志
合作伙伴:南洋商报、中国报社、Eastern Horizon
时间: 5月11日晚上8时30分
地点:吉隆坡黄岳海大礼堂举行
(英文讲座,配备华语翻译)
讲座会免费入场,但需索取门票:
索票网站:at www.cibeimagazine.blogspot.com,
电话:03-77831866、012-3329012(Y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