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宗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2

主耶稣,请把我的愤怒带走

$
0
0
受访者:陈雅美(退休保险业务员,73岁) 生病期间,陈雅美四处寻医。她育有一对子女,孩子结婚不久、孙子尚幼,因此极渴望活下去。朋友们向她传讲福音,当时将信将疑,只希望主耶稣能救她。 住院动手术前后,陈雅美常读《圣经》和祷告。“两个孩子是导游,动手术时他们都带团,那时就读《圣经》,主耶稣好像就在身边守护着,心中有平安。” 进入手术室前,她深信神会帮助,医生和护士们也会医治她。手术后第二天,陈雅美已可下床活动,第三天就出院了。医生也感到稀奇,一个患病老妇怎么那么有活力?只见她信心满满且开朗地说“主看顾我”。 化疗过程像度假 复健疗程需耗上一段时间,陈雅美不想拖累孩子,因此自行前往做电疗和化疗。而且化疗环境充满毒素,她也不让孩子们来看望,“化疗病人回家10天内,最好有间个人厕所使用,用后要马上清洗。护士太空装的工作服,可想而知化疗药物毒性有多大。” 接受化疗的病人,每每注射药物后都呕吐难当,过程艰辛。陈雅美说她毫无不适感,只有一次回家进食时感到反胃,此后都选择吃医院提供的食物,若吃外食,餐前服用止吐药便没事。此外也没掉发,精神一如既往地好。 每一次三天两夜化疗过程,陈雅美手提个行李袋,步伐健朗,护士们见到都赞她说像是去度假,完全不像是病人。看到不能入眠的同房病人,陈雅美为她祷告以便能安稳入睡。 如今康复的陈雅美不用再服食药物,只需到医生指定的几所医院、按照不同时间复诊。她似乎都来去匆匆,也无须旁人协助就位,三两下就在病床等候医护人员来检查。 “医生奇怪我怎么那么活泼,说我看起来像探病多过是来看病。”每一位所遇到的病人,她都邀请他们尝试祷告,并鼓励他们参加附近的教会,认识这位医治的神、赐平安和喜乐的救主。 压力激生癌症 复诊时,医生常叮嘱,癌症病患尽可能避免压力,生气、骂人是压力来源,非常影响病况,即使康复了也容易复发、扩散。9岁孙子也“叮嘱”她,“如果要生气了就讲,讲了就不会生气了。” 陈雅美问医生,自己25岁开始就吃健康食品,每月花费在营养餐上约有二、三千元,怎么还会得大肠癌?医生说,癌症是个奇怪的病症,即使年轻时就吃营养餐,或吃得再多,只要有心理压力,它就应运而生,持续不断在这种状态,一年内即可夺人性命。 陈雅美直言不讳她在年轻时很自信,动辄易怒,以牙还牙待人,凡事要讨回公道。经历这场大病,“forgive and forget”在她心中潜移默化动工,直率依旧,然而,坏脾气取而代之的是开朗和喜乐。 每当她感受到怒气萌生,她便赶紧祷告,“主耶稣,请把我的愤怒带走,免得我骂人。” “我们即承诺做基督的门徒,就要有基督徒的样式,不愉快的事要原谅和放下,不可以再随性动怒和发脾气。常给他人笑脸,生活就不一样了。让生活变得快乐,是发自内心的。” 洗礼不是儿戏 陈雅美修养两年后开始上教会,更了解福音是什么。过了4年,才决定洗礼,她严肃地说,“洗礼不是儿戏,要一心一意想心他才可受洗。” 人很难径自胜过坏情绪,常听说基督徒也是如此,但基督徒最要紧的就是祷告,“无需极其动听、有声有色、天花乱坠,简单地说出苦恼的事,就不容易‘生病’了。可以说,这场病救了我。”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