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宗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2

尼玛堪布仁波切 画唐卡也是一种修行

$
0
0
尼玛堪布仁波切(KHENPO NIMA)是不丹国宝级佛学博士与唐卡画师,画唐卡数十年的他在因缘具足下,即将在6月于我国举办他生平的第一个唐卡展,现特访问他有关画唐卡的因缘与学佛的意义。 唐卡篇 来自不丹的尼玛堪布仁波切有堪布(佛学博士)之称誉。首先请他分享画唐卡的因缘。 尼玛堪布仁波切表示从小就喜欢涂鸦,在9岁至16岁期间,他经常发同一个梦:梦见自己一直走路,一直上楼梯,在梯间不断的检拾画笔……一直到正式学习唐卡,梦才停止与减少。 尼玛堪布仁波切从小就对手工作业具兴趣。17岁在佛学院期间,每年会有一个月去学习写字与绘画。那时寺庙要选出4个绘画最好的学生去另一间寺庙学画,他是被选中的一位。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他掌握了一些绘画的基本功与要领,以及绘画的比例。 “唐卡其实有几种,各种画风我都学过,但比较普遍有两种,两种唐卡有各自的风格与画风。目前我画的多是‘勉塘派’。我从17岁开始画唐卡,一直到至现在。”他曾用藏文书写了一本有关唐卡的书,现已出版中文译本。 分享唐卡美丽的传说 尼玛堪布仁波切接着分享有关唐卡的来源的传说。“在佛陀时代,有一位虔诚信佛的国王,他与另一位住在边界的国王感情很要好,但对方还未信佛。某天,边界的国王送了一件名贵衣服给信佛的国王,他就想回赠最好的礼物——画佛陀的样子。由于佛陀全身发光不易入画,于是他邀佛陀到湖边,叫画师通过水的倒影将佛陀入画,然后将画像送给边界的国王。边界国王看了佛的庄严相而信佛。”据说这是世上第一张唐卡,也是唐卡来源的传说。 具西藏特色唐卡 从此,唐卡成了“佛”的代表与象征。后来佛去世灭度后,唐卡更成为弟子与信众的缅怀与尊敬的工具。佛灭后一百年,印度中部有两位很会画唐卡的兄弟,于是有了两种唐卡的画法,一种从印度传到尼泊尔,另一种传至中东,而这两种画法最后都传到西藏,并在西藏发扬光大。最后,发展成为具西藏特色的唐卡。唐卡渐渐变成代表佛的形象,一种尊敬佛的“表法”。后来变得更流行与普遍,因一尊佛像很重,当僧人出远门不易携带,但唐卡很轻,很方便携带。 画唐卡像修禅定 询问尼玛堪布仁波切,唐卡对佛教的意义与价值。 尼玛堪布仁波切回应,唐卡真正价值在于内在的力量,画唐卡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行。他进而补充,画唐卡有一定的规矩与仪规,需按照经典的要求,颜色不可乱涂,有一定的配搭,整个画唐卡的过程像是一种修禅定的方式。“画唐卡要先受五戒,念咒、打坐、静心,更要依照一些仪规,整个过程其实是一种修持。每天画完后要回向,回向给所有的众生。待整张唐卡即将画完时,最后才画眼睛,画了眼睛后,才算圆满。”而唐卡的点睛,需选良时吉日,也要有供品以及法会的仪规。从尼玛堪布仁波切的口中,我才悉知,原来画唐卡是一件如此隆重庄严的过程。画一张唐卡需多久?尼玛堪布仁波切回答,需视唐卡的面积大小而定,一般上要花3个星期。“我在27、28岁时在印度佛学院读佛学,画唐卡筹学费。那时一天可画一张唐卡,现在回想起来,很神奇。画唐卡需要有很好的眼力,现在老了比较不行,画的速度慢了很多。” 生平第一个唐卡展 目前,尼玛堪布仁波切在不丹的塔巴林寺的墙上画唐卡,那是一个很庞大的工程,画两层楼高的唐卡,很辛苦。但他笑言很好,不苦,当作是在消业。虽然,尼玛堪布仁波切画了数十年的唐卡,但却从未办过画展,马来西亚是他办唐卡展的第一个国家,看来他与我国的因缘很殊胜。 修行篇 尼玛堪布仁波切来自不丹,因此问仁波切不丹在进行民主改革后,传统的佛教会否面对现代与西方文化的冲击?他表示不太容易,因不丹几乎大多数的民众都信佛教,从小就在佛教氛围中长大,信仰不容易被改变。而不丹政府有限制观光旅客人数,对于环保与环境生态有一定的关注。面对现代资讯的冲击,他乐观的认为是利多于弊。“现代人学佛变得更容易,一上网就可搜索很多有关佛教资讯,学佛更方便!”不过他感叹现代人不信因果,不能控制情绪的波动,心理有很多压力,导致很多现代人面对精神文明病,因无法化解而走上绝路。 现代人需要佛法 “其实佛法对心的改变很有帮助,能化解很多心理上的问题,因此现代人很需要佛法,弘扬佛法很重要,要努力去推广!”尼玛堪布仁波切在2006年到台湾的台中设立中心弘法,他的华语是在台湾学的,主要是通过台湾电视剧学来的,虽有时在咬词上不太清清楚,但说得蛮顺畅,遣词用句也蛮准确,相当难能可贵。针对目前藏传佛教流行办法会引来一些弊病,尼玛堪布仁波切表示法会有接引功的能,但要让信众真正理解佛法,还是要以弘法为主,要传达佛法的义理。他表示佛法太深太广,要一步一步的修学,而“画唐卡”也是其中一种方便法。 学佛要经过3个阶段 尼玛堪布仁波切表示学佛要经过3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听闻佛法。人生无常,一般人不会活超过100岁,生命很短,不要浪费。他建议学佛要闻思修并重,要到处参学。 第二阶段是去弘扬佛法,将离苦得乐的佛法分享予更多的众生。第三阶段是闭关修行,一心往生极乐净土。他表示目前正处于第二个阶段。“我现已60岁了,我想再弘法利生几年后,我就应去闭关修行。”对于现代人学佛,尼玛堪布仁波切提出一些建议。他表示佛教徒一般上分成两种,一种是拜佛烧香式,不太重视经典佛理,信仰较表面的信众群。第二种是努力精进提升的信众,他们会深入经藏去理解佛法,并且会去实践去修行。 “这都要看自己的能力与根器,能做多少就做多少,要看自己当前与当下的因缘!”尼玛堪布仁波切强调学佛要多理解佛法,要深信因果,更要多读经典。 “人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不要只是赚钱与享受度过一生。要学习多做自利利他的工作!” 唐卡小字典 ◆唐卡为藏语音译,意为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兴起于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其表现题材广泛,涵盖宗教、历史及民俗山容等诸多领域,因而被誉为“西藏的大百科全书”。 ◆唐卡绘制流程十分严谨,包含宗教仪式及手工制作这两个内容;宗教仪式以绘制前的祈福及完成后的开光仪式为主,其手工制作方式包括绘画、绎丝、堆绣等。 ◆任何种方法制作的唐卡,最后都经过“装裱”手续,即在画心周围镶缝锦缎,上下再装天地杆,以便使用时张挂。 怎样判别唐卡的好坏 ◆可分两方面,其中,最主要是看画面呈现出的感觉是否庄严,所绘的内容与形像是否合乎规矩;其次,是看绘制的功夫是否到家、精湛。 ◆唐卡有竖幅的,也有横幅的。制作方面,手法多样,除了直接在棉布或丝绢上绘画外,也有用刺绣、编织、缝贴,以及版画印刷来表达的。 尼玛堪布仁波简介: ◆不丹国宝级佛学博士。 ◆9岁出家,17岁在南印度南卓林寺宁玛派佛学院修习佛法,获贝诺法王认证为合格的堪布(佛教博士)。 ◆精通唐卡绘画,曾在印度南卓林寺负责画过最大一幅的唐卡,有二、三层楼的高度。 ◆现任不丹具800年历史的塔巴林寺住持。由于塔巴寺年久失修,尼玛堪布发大愿重建,现寺庙重建工程已完成70%,尼玛堪布亲自绘画塔巴林寺的唐卡佛像壁画。 ◆2006年到台湾台中设立中心弘法。因长期在台湾弘法,能说相当流利华语,也常受邀到印度、泰国、柬埔寨及美国弘法及讲座。 ◆3度来马弘法。 尼玛堪布仁波切法会与唐卡展 祈福消灾大法会 日期:6月21日 时间:早上9时30分至下午4时30分 地点:沙登新村华文小学(一)校 电话:Miss Sia016-3311131 国际宗教与文化艺术画展 日期:6月14日至21日 时间:上午10时至下午5时 地点:吉隆坡蕉赖民政大厦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