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宗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2

在动中修禅

$
0
0
修行动中禅的重点不在于理解,而是自依止,以己为师,真正脚踏实地去修行。如此才能把自己从苦恼中解放出来。 练习动中禅,智慧自然开展。要很放松,不要紧张地从头到尾都去觉知,动一次知道一次。 一套动作完成,共觉知了14次。觉知不是用肉眼去看,而是用心眼去观,意即停的时候知道停,不必去计数。 坐时开眼,不要眼观鼻、鼻观心,不要凝视某处,轻松看着前下方即可。呼吸也放任自然。 经行时可以两手抱胸,或是互握下垂于身前身后,不要前后摆动。步伐自然,不可太快也不必很慢。经行距离约10步即可,直线来回,不必去数步数。转身回走时要由不同方向,可防走久头昏。转身时也要有觉知。 不要被妄念牵引 由坐禅换经行或由经行换坐禅时身姿的起身、坐下改变时最易忘了觉知,故需特别注意。 当察觉妄念时,就表示觉性在起作用。此时立刻回到动作练习,不要被妄念所牵引才好。在培养觉性的阶段,一概不受任何事物影响。 动中禅法乃是以己为师。若能勤加练习,自己今天的疑惑,明天就可能找到答案。 觉性增强后,可以观照出思想的细微动作,何处生,何处灭,慢慢地心与我就会分开,不再执着。 人有两种念头。一种是作主的念头。另一种是与当下所做的事情无关的妄念。觉性所要观照的,就是这种无法作主的妄念。一观到妄念,立刻回到动作练习上。如此,则觉性会越来越强。 久坐身体酸麻,不必强忍。但也不要略有酸麻立即处理,因为觉性很容易被打断。动中禅主要在观身,不是观受,因为受不去观也感觉得到。如果“受”太强而会干扰觉性时,再带着觉性去改变身姿或经行。 觉性增强后,心的状态经过调整,我们的外在行为也会改变,举止更稳重,身体更健康,容光焕发,个人能量增加,更长寿。 觉性的形成与增强是用身心去体会的,不是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去告诉自己什么是觉性,那是不牢靠的。觉性必须由自己建立,让身体的动作引导你,不必加上任何思考,让觉性自然显现。 此时若有妄念,妄念自然消落,不会干扰我们。 但是,这并不表示要去堵住妄念,不让妄念生起。运用觉性起观时,要切记自己是个绝对的旁观者:不管现前有任何感受、情绪、妄想,只要永远保持冷眼旁观,这些境界也会自然消失,不再干扰。 觉性就像大象的足迹,容得下其他动物的脚印。佛灭前曾说:你们要时常觉照,要有觉性地修行,不能怠惰。 觉性须自己修 知识是可以传达的,而觉性却必须自己修来。觉性并非外来的,每个人本来就有,修行只是把它开发出来。觉性是万善之母,修任何法门均须具备觉性。 所谓的僧侣并非指肉眼所见的出家相,而是一种心的状态。所谓戒,也不是指戒律而已,而是守戒的人内心是否清净,而唯有觉性可以使心清澈。所谓定,是指在觉性的观照下,一切身心活动清楚分明而不受干扰。所谓慧,是指境界来了,知道来了,境界走了,知道走了。只要内心清净平静,戒定慧自在其中。 所谓的内心清净,乃是指心的所有活动都知道得很清楚,念头来了,念头是念头,觉性只是旁观者。一个修行者的真正意义,就是知道当下的一切身心活动,旁观当下的一切身心活动,如此而已。功夫日深,自然会朝解脱之道前进。修行是阶段性的。现在只要方向对了,不必急着求成果,成果会渐次呈现,自己会知道。 四圣谛(苦集灭道)。苦是因为念头之生成而来。在觉性观照下,念头渐减,苦就不能集。 而灭苦之道,就是觉性。 念头起时,虽然也在觉性观照之下,但吾人若是尾随念头而去,则表示喜欢这个念头而不自觉,已不是保持在绝对的旁观立场,对觉性增强无益。但是对于一些可以整理出结果的自主性思考,则无碍觉性。但是,此时觉性全照在思考上面,手部的动作练习可以暂停,做了也没意义。 练习时若有外界的声音干扰,不论是喜欢或不喜欢的声音,都是受的一种,不必去理会,也不必刻意去不听,只管练习就是。 修行程度越深,情绪起伏的程度就越小,心的品质就越佳。这与出家在家没有关系。只有随时随地保持觉性的人才能不受任何环境干扰。 动中禅简介 动中禅是“观”的一种,从四念住的身念住下手培养觉知力,行者通过一套简易手部动作并配合经行,在轻松、自然和持续不断对肢体动作的觉知中,唤醒和开掘出强有力的觉性,持久的精进,将升起“智慧”。从而在行、住、坐、卧中对自己身心的实相,如实观照,不断灭除染着于心中的种种烦恼,安住于清净、快乐和自在的境界。 动中禅特色 ◆是一个实修法门◆任何国籍,宗教,性别,年龄的人都可以学习◆简单,直接,容易切入◆最接近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能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使禅修与生活合一(生活既禅修)◆修法自然,不造作;放松,不放逸;正常,本来已有 隆波甘恬长老简介 1936年生于泰国。 15岁时,出家当沙弥。 1966年,跟随隆波田修学动中禅。 33岁后成为动中禅老师,积极帮助隆波田推动弘法。 1976年,回到猜雅彭府的苏卡多寺继续弘法,并积极参与森林环保工作。 著有《看见,不要成为》、《只是知道》、《生病很好玩》等书。 2006年因淋巴腺癌而入住医院,过后癌细胞神奇消失,如此持续多年。 2013年,病情加重并且开始反复。 2014年8月23日凌晨4:50分,圆寂。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