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宗教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2

菩提心是觉悟的心

$
0
0
策旺嘉措仁波切与本地信众很早就结下因缘,他在国内拥有不少弟子与信众,经常不定期来马弘法与教导信众。这回他是应邀出席由《慈悲》杂志主办的“三大传承法师心灵对话”的讲座会。策旺嘉措仁波切这回也顺道带来其第一本中文翻译的书《菩提心的入门指导》与本地信众结缘。 借此因缘,我询问策旺嘉措仁波切有关“菩提心”的定义。“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若要证悟成就佛道,菩提心是很重要的基础,也是修学大乘佛法必备的资粮。因要利益一切众生能超脱轮回之苦,所以要发用菩提心去修学菩萨道。” 菩提心有两个面向 策旺嘉措仁波切继补充,菩提心有两个面向:一个面向是慈悲,另一个面向是智慧。佛教讲叙我们的生命是无始劫的轮回,每一期的生命里都有无数的父母,因此要将一切众生视为父母看待,因此会想要终止他们的轮回之苦,这是慈悲心的展现。但要带领众生走出轮回之苦,要有智慧,要对真正的实相(空性)有体会,要真正体悟到空性才有能力去帮助众生完成修证的觉悟之道。因此慈悲与智慧两者皆很重要。佛教同样很强调出离心,因此问策旺嘉措仁波切,出离心与菩提心这两者在修学上要如何平衡?“出离心与菩提心两者都要并重重,不能偏颇。出离心是要明白轮迥是苦的实相,明白世间不具真正终极的快乐,但要了解这一切需有智慧,而菩提心当中包含了智慧,缺一不能解脱。” 策旺嘉措仁波切表示,事实上出离心与菩提心两者一起修学并不困难,它们可相辅相成,因为无法理解世间是苦就无法生出离心,一旦没有出离心,就无法升起菩提心,去协助受苦的众生离苦得乐。 修学上无固定秩序 “对一般人而言,或先有菩提心,因比较容易产生,过后当真正想要帮助众生出离轮回,渐渐也会产生出离心。”策旺嘉措仁波切强调两者在修学上并无固定的秩序与模式,要看对方的心态与根基,有些人是先有出离心才有菩提心,有些人则相反。 哪凡夫应如何培养菩提心,如何拥有如菩萨般精进勇猛?策旺嘉措仁波切分享,藏传有自身的修行次第。一开始,要了解与接受有轮回的存在,而每一次的轮回都有照顾我们的父母,这份父母的恩情要学习回报,但不仅要回报这一世的父母,也要回报生生世世的父母。因此自然就会产生要利益一切众生的菩萨特质,发愿要帮助一切众生寻求解脱。 “快乐可分两种:一种是世上的快乐,是短暂的,而佛教所追求的是终极的快乐——解脱。回到修学的层面,我们要用‘三慧’去修学,‘三慧’即是闻、思、修。只要我们能坚持,慢慢就会拥有像菩萨般的勇气与力量。” 【对谈可促进了解与包容】 策旺嘉措仁波切这回来主要是参与“三大传承法师心灵对话”的讲座,因此问仁波切对谈的意义。“佛教三大传承的对谈当然有其正面意义,三大传承其实都是佛陀的法教,核心的思想大同小异,只是在一些修持与法义的理解上有些不同。我们可借对谈产生互动,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让彼此借此因缘曲了解不同传承的见解,并进而借由这种对谈的方式,这回达到了解与包容的效果。” 根基不同需求不同 至于现产生一些传承的宗教师会批评另一些不同的传承,仁波切表示有所感慨与感触。“佛陀说法之所以有‘三转法轮’,就是针对不同众生的理解能力而设立,不同根基的众生就会有不同传承的需求。三大传承其实是一脉相连,只是有些宗教导师或许理解上不够全面,才会发生不认同或诽谤其他传承的不如法做法。” 策旺嘉措仁波切强调不仅佛教传承里不应互相指责,更不应批评其他的宗教,因每个宗教都是为帮助不同众生在灵修上有所成长,因不同众生有不同的需求,只要掌握这原则就不会批评。策旺嘉措仁波切长期在西方世界教学与弘法,他也趁机会分享了东西方信众在学佛上的差异。“东方信众一般上对佛教的传统观念有所认知,对业力,福德与因果也有一定的了解,因此谈及福德与植福就会很容易去实行,但要进一步修持却无甚兴趣,他们们在佛法教育的认知上较弱。而西方信众对一些佛教的传统观念不很熟悉,但西方人却注重教育,他们在对佛法的教理会很认真去探讨,只要选择了佛教,一般上会在修持上很用功。” 【师徒关系应相互检视】 藏传佛教宗近十多年来在西方世界发展快速,除了是越来越多的密宗上师往西方弘法,另外的原因是密宗的一些教法或许很适应当前西方人的心灵需求,能较快处理与解决他们生活与情绪上的一些问题,很受用。当然,由于快速的发展,导致产生一些负面的丑闻。 针对这一点,策旺嘉措仁波切分析,以前当一位藏传上师要向学生传法时,要一段时间去慢慢引导对方,但目前进入快“快速”年代,造成师徒之间太快就建立关系,彼此并没真正了解,造成一些负面现象的发生。 “严格来说,上师与弟子皆需经过一段时间来检视对方,经过了检视才来决定对方是否适合自己,过后才决定‘师徒关系’。”至于当前流行“Guru Shopping”,这种现象是否健康?,策旺嘉措仁波切笑言这无所谓,不是什么坏事。 “若是学生在每一次的Guru Shopping中学到一些法,用心去体会与学习,这也不错。最怕是跟一个,丢一个,找到新上师,就一直数落批评‘前上师’,这就不太好。”由于长期在西方国家教学,策旺嘉措仁波切对于佛教团体是否适合参与社会运动有其看法。 非暴力是基本底线 策旺嘉措仁波切表示佛法有许多的善巧方便,而在一个共生的世界,对社会议题与公共议题关心是应该的,但非暴力是最基本与最重要的底线。 “当前的公共议题越来越复杂,我们可从人权与人道立场来参考,可依据现实的需要去参与,只要秉持合平的方式去参与是可鼓励的。” 策旺嘉措仁波切简介 ◆1954年出生于西藏南部。 ◆1962年出家。 ◆24岁时获印度鹿野苑的瓦拉纳西高级西藏佛学中央研究院第一名的最高荣誉,且获达赖喇嘛颁授银牌奖章。 ◆1983年,被前宁玛派的领袖贝诺法王(HH Penor Rinoche)授予堪布(佛学教授)的头衔,并授权教导,授予灌顶,并提供个人指导。 ◆现是宁玛派学院(Ngagyur Nyingma Institute)南卓林寺(Namdroling)三大资深堪布之一。在世界各地的白玉中心成为指导上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82

Trending Articles